第七十二回 云游僧受刑都察院 恭亲王谢罪养心殿
三天后的正午,智信和觉慧手持“诉状”来到了宣武门内的都察院,镇定敲击“鸣冤鼓”。
都察院左都御史毕连成听衙役来报,说有两个僧人击鼓鸣冤,还说这两个僧人气宇不凡,好生纳闷,便下令升堂。
毕连成仔细看了一眼呈上来的“状子”,才发现这两个僧人竟然
是代表光明寺,来状告“德国天主教中华圣言会”的,同时牵扯**衙门,霎时大吃一惊!
“堂下的两位僧人,你们明白进京‘告御状’的后果吗?”毕连成问道。
“我们明白‘越诉笞五十,诬告加三等’的规矩。但是,我们认为,既然被告为‘德国天主教圣言会’,而且持有‘**衙门’已经‘照准’的文书,地方官府衙门无法受理,所以才进京呈告。愿都察院辨明是非、为民做主……”智信沉着答道。
“大清律法严明,凡民间词讼,皆须自下而上陈告。而你们直接进京呈告,跨越的可是日照县衙、沂州府衙、山东抚衙三级官府衙门。罚则不轻,你们也明白吗?”
“小僧明白越诉罚则,也明白如若属于诬告,罪加三等、流放三千里。而除了进京呈告,光明寺别无他法,请大人明察……”
毕连成沉吟了一番,觉得很是为难。
诉状已经递到大堂,不能不收;可这个案子不但告的是德国人,还牵扯到恭亲王的“**衙门”,断案难度极大。一旦运作不当,得罪恭亲王不说,德国人那里也绝不会善罢甘休,而皇上、太后那里更是无法交代……思来想去,感觉最好的办法,就是“劝退”这两位僧人,放弃呈告。
他主意已定,便开口说道:
“智信、觉慧,本官如果接下‘状子’受理此案,你们就要立刻遭受皮肉之苦,且有性命之忧。但如果你们现在当堂撤回呈告诉状,转而从当地衙署自下而上顺序呈告,本官将不予追究‘扰乱公堂’之责。你们要考虑周全、谨慎行事!否则,后悔可就来不及了……”
智信立刻说道:
“禀告大人,小僧甘愿接受‘越诉罚则’,务必请大人受理此案,还光明寺以公道,拯林泉村百姓于水火。”
听着智信不卑不亢的言语,毕连成心里倍感无奈,而事已至此,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状子再说了。不然,被逼急的光明寺僧人,直接冲撞紫禁城喊冤也未可知……那样的话,就更不好收场。
他横下心来,将惊堂木一拍,高声喊道:
“来呀!原告光明寺僧人,不顾律法,越三级上诉,领笞刑五十。呈告诉状当涉朝廷衙门,加杖责六十,当堂执行!”
令签随即掷下,衙役遂上前来拘智信。
觉慧心里一惊!没想到不但要受笞刑,还要受杖责,这就有性命之忧了……觉得自己毕竟比智信年轻几岁,承受力要强;也觉得智信毕竟是客座僧人,不应为本司的纠纷而伤及性命。
他立即上前一步说道:
“我为光明寺首座僧,笞杖之刑应由我来受领……”
衙役们一愣!转头望着堂上的毕连成,毕连成点了点头。
智信赶忙一把将觉慧拽了回来,郑重说道:
“光明寺遭此劫难,已属不幸,再不能为此失去了首座、断了香火。放心吧,我能经受得住……”
智信说着,已解开僧袍,露出了脊背和双臂。
三尺多长的大竹片,抽打在脊背上,智信没吭一声;可觉慧感觉是打在了自己的心上,闭目合十不停地祷告,眼角上渗出了痛苦的泪花。
第五十下竹片刚打完,就见全林带着一个公文袋,匆匆进到了都察院大堂。
毕连成见正三品的头等护卫全林到来,有些吃惊……这可是恭亲王的贴身侍卫,急匆匆赶来必有缘故。
“全大人到来,有何指教?”
全林看了一眼被打得皮开肉绽的智信,好似心里有些难过。
他将公文袋交给了毕连成,开口说道:
“关于德国人强索林泉村一事,山东巡抚任大人,已将日照县衙、沂州府衙的奏折转呈军机处。恭亲王大人命我将奏折和‘**衙门’留底备案的‘德国天主教中华圣言会’提交的‘告知函’一并带来,请毕大人阅览。”
毕连成接过公文袋,赶紧起身带着全林进了后堂。
他取出了奏折和那份文书,仔细查看了一番,然后疑惑地问道:
“恭亲王的意思是?”
“恭亲王大人认为此案事出有因,既然县衙、府衙和山东巡抚的奏折皆提及此事,该案件不应被视为‘越诉’,也不应定性为简单的‘民告官’;而应谨慎对待,妥善处置。”全林说道。
毕连成点了点头,“全大人为此事来得正好,我也在为该案件牵涉德国人和**衙门发愁,既然恭亲王已知晓此事,这就好办了。对光明寺僧人的杖责六十即刻免除,我也尽快去向恭亲王禀报……”
“光明寺是皇家寺院,呈告的对象又是德国教会,德国公使馆也不会轻易让步。所以,此案件最终只能据实上奏,朝议后,由皇上、太后亲自裁决。恭亲王大人也想请都察院做好这方面的准备,朝议时表明你们的态度……”全林说道。
毕连成心里明白了,这件事的前前后后,恭亲王了如指掌;光明寺僧人到都察院击鼓鸣冤,很可能就是他亲自授意的。
于是,他赶紧故作姿态,开口问道:
“该案件的中心点,是围绕**衙门‘照准’的这份文书展开的。如果直接上奏皇上、太后,是不是对恭亲王不利啊?”
“这等你见了恭亲王大人,自有分晓。”全林答道。
毕连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。
第二天上午,紫禁城西侧的养心殿东暖阁里,君臣正在朝议“德国天主教中华圣言会”强索林泉村一事。
御座上,是十二岁的光绪帝;御座后的黄帘之内,则端坐着已经执掌大清江山二十一年的皇太后慈禧。
地毯上跪着恭亲王奕䜣和军机大臣宝鋆、李鸿藻、景廉、潘祖荫,还有**衙门大臣王文韶、麟书及都察院左都御史毕连成。
在这些朝廷重臣当中,恭亲王奕䜣是军机处和**衙门两处核心机构的领班大臣;而宝鋆、李鸿藻、景廉三位,既是军机处大臣,又是**衙门大臣。
毕连成将光明寺僧人状告德国教会一事刚刚奏明,光绪帝便有些震怒,高声说道:
“岂有此理……1500两银子就能买下一个千人居住的村庄?简直是笑话……”
“皇上不要动怒,应该先听听恭亲王的解释。另外,山东巡抚衙门转奏日照县衙的折子,已到军机处,也应该先听听下层官府衙门对此事的态度。”慈禧太后说道。
“奴才该死!当时考虑到笼络德国,执行用德国人来牵制英法两国的‘以夷制夷’策略,听信德国人的谎言与承诺,才‘照准’了他们的请求文书。今日招致山东日照民怨沸腾、佛门不安,奴才失察之责无可推卸,请皇上、太后治罪……”恭亲王伏地说道。
“恭亲王,你说你听信德国人的‘谎言与承诺’。你解释一下,这是怎么回事?”光绪帝问道。
“奴才此前在天津与德国公使巴兰德和他的公使团见面,协商两国间‘税目、税则’事宜之时,接受他的邀请,前往德国驻天津**议事。在这期间,巴兰德安排了一场非正式的见面会,有‘德国天主教中华圣言会’主教马修斯和‘德国天主教山东日照分会’主教安治泰在场。见面会上,马修斯拿出了他们已经拟好的‘告知函’,请我**衙门‘照准’该事项。安治泰当时解释说,他已经与光明寺协商一致、达成了共识,商定了1500两现银的价格。并且承诺说,林泉村产权转移后,原住村民仍可继续居住、不受影响。没想到,安治泰胆大妄为、欺下瞒上,竟然威逼日照县衙和光明寺,限期办理产权转移手续。并公开声称:所有村民,不入天主教者,一律逐出林泉村……”恭亲王解释说道。
“洋人出尔反尔已不是第一次,毫无信义可言!你们怎么还能相信他们的鬼话?真是荒唐!”光绪帝斥责道。
“恭亲王,你刚才说的这个安治泰,就是那个被我朝授赠‘四品顶戴’的德国传教士吗?”慈禧太后问道。
“启禀太后,就是这个人!”恭亲王答道。
“日照县衙的折子,是个什么态度?”慈禧太后又问道。
“启禀皇上、太后,日照知县章仪和上的折子,言辞激烈,称:‘光明寺为明清两朝皇家寺院,三百年来济世助人、功德无量!乾隆帝之‘御影丹青’‘紫金袈裟’及‘宝相庄严’手书金匾独藏寺内,奉为至宝。林泉村为光明寺核心封地,那里既有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上千人众,还有临近村镇子女就学的‘云山学堂’;更是光明寺历代高僧归葬之地。此地若为洋人所得,后果不堪设想!上千人众必将颠沛流离、生死难料;莘莘学子,被迫中断学业、流落他方。先辈魂灵,将为洋教异音所搅扰,安详不再、徘徊九霄’……”宝鋆奏道。
“说得好!这才是干练之臣应有的见解和鲜明的态度。沂州府和山东巡抚衙门的态度也是如此吗?”光绪帝问道。
“回皇上,沂州府知府锡良和山东巡抚任道镕所持观点,与日照县衙观点完全一致。”宝鋆答道。
光绪帝点了点头,心里好似倍感欣慰。
